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分泌学科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IGT)的中医证候特点,开展了中医证候学调查及中医糖尿病病机的前瞻性研究,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手段对其展开基础和临床研究。学科承担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糖尿病的研究工作,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分泌医疗体系:建立了文献数据库;完善了诊疗规范;建立了国内外的学术网络;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网络,探索本学科研究方法学,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综合学术和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一、学科团队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1人,平均年龄41岁。学科带头人方朝晖,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学术带头人;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病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医学专著3部,参编医学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共获国家专利4项,获十一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郭春园式的好医生”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普及金话筒奖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安徽省卫生厅“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荣誉称号,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授予的安徽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项,安徽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等4项。亚洲糖尿病联合评估(JADE)项目安徽负责人。
二、科学研究
学科围绕中医内分泌学科研究方向的教育以及学科科学研究项目,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科技成果20余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专著20余部,主编、参编高等院校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发并生产了5种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药物和1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中2011年“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ZL 2009 1 0117113.9)、2007年丹蛭降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3 1 0112845.1)、2007年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ZL 200510095539.0)、2006年骨疏灵胶囊的制备(专利号:ZL 2003 1 0112848.5)均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其中治疗糖尿病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已完成临床前全部研究工作,上报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药—丹蛭降糖胶囊临床前研究。
三、条件建设
学科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方基础雄厚,建设有糖尿病研究型门诊、糖尿病研究型病房、糖尿病重点研究实验室、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五个部门。具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科研实验条件和能力,成为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和硕士生、博士生的实验基地。学科还设立了面积为500平方米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拥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培训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学员进行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严格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