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中医老年病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始建的重点专科建设点和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点,是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承担了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50余项,获国家专利4项,已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学三级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阻肺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承担了本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是国家级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和省级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安徽省中药临床试验创新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A、B类重点学科(中医学、中医内科学)的骨干建设学科,学科团队作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内科气虚病证中医药调控”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现已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学三级实验室。本学科还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老年病专业博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级学科中医内科学是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其主干课程《中医内科学》为安徽省级重点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是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本学科临床有中医肺病、中医心病、中医痹病、中医脑病四个病区,病床180张,形成了突出的专业特色。
二、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4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定位明确,凝练合理,有学科特色,有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支撑。研究方向分别为:(1)中医药防治肺胀(慢阻肺)的研究,提出老年肺胀的“虚瘀”学说;(2)中医药防治脑中风的研究,阐明了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再生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益气活血治法的选择提供神经生物学研究依据。(3)中医药防治胸痹(冠心病)的研究,提出肾虚在老年胸痹(冠心病)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提出气虚血瘀是老年胸痹的基本病机,瘀毒是冠心病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病机。(4)中医药防治痹证(类风关)的研究,以新安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脾虚致痹”的假说,拟定了“从脾治痹”的治则,以健脾化湿通络为主要方法治疗老年痹病。以上4个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涵对本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