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学校党委书记谢瑞瑾主持召开“双一流”建设2025年第二次专题调度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钒,校领导周新发、魏骅、聂久胜、桂双英,校党委常委罗绍明出席会议。

谢瑞瑾充分肯定学校“双一流”建设以来的工作成效和2025年的任务部署。他提出,要聚焦学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发展定位,围绕质量、特色、贡献擘画一流中医药大学三维坐标,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路径,走中医药大学自主发展道路。
对下一步工作,他指出,一是狠抓质量工程,以深化改革激发奋进动能。要创新学科攀峰机制,畅通人才培育链条,精准导航科研方向,持续完善“双一流”护航机制,激活全校师生的干事业热情和内生动力,让想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上奖台。二是狠抓特色工程,以守正创新回答时代之问。要活化传承之脉,走实转化之路,强化协同之力,以守正创新为指引,活化传承岐黄薪火,抢占科技前沿高地,让新安医学的文化基因熠熠生辉。三是狠抓贡献工程,以硬核成果标注安中地位。要闪亮育人之光,筑强临床之基,凸显科技成果,擦亮金字招牌,打造新亮点,筑牢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强化标志性成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贡献地位,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
他强调,各单位要对照2025年度重点任务狠抓落实,攻坚突破打好硬仗。一是挂出战略规划图,明确目标方向,确保工作落实落细、保质保量。二是挂出问题攻坚图,破除问题梗阻,建立校领导牵头的问题督导调度制度。三是挂出进度跟踪图,保证节点时效,严格落实三级分层调度推进机制。四是挂出成果晾晒图,完善以目标导向和贡献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
他要求,全校上下要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双一流”建设作为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的试金石,锚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砥砺奋进再出发,最终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许钒作2025年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分析报告,全面分析学校“双一流”建设特色成效,深度剖析各项任务指标。他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和学校“双一流”实施方案的决战之年。本年度从“质量、特色、贡献”三大工程体系,分类部署“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涉及综合改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经费保障9个模块,共36项重点任务,其中重中之重任务有17项。质量工程是根基,特色工程是灵魂,贡献工程是使命,三大工程有机统一、互为支撑,旨在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紧扣学校发展定位,聚焦“双一流”核心指标突破,全面提升学校“双一流”建设能级。
针对重点任务的落实保障,他强调,一是实施三级分层调度。构建“月度动态监测、季度专题调度、年度总结评估”的三级分层调度机制,提升部门协同效果。二是开展多维考核激励。探索出台考核激励办法,完善以目标导向和贡献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三是抓好责任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均明确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构建“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牵头单位专项推进、配合单位高效协同的联动机制,一体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达成。
会议特别邀请山东大学娄红祥教授从高校学术管理角度作主题报告。他聚焦中医药学科建设,提出知榜样、建标准、立前沿、养大“牛”、多交叉五大方针,指出医学与药学融合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校党委副书记周新发,副校长魏骅、桂双英,党委常委罗绍明分别围绕2025年重点任务推进提出要聚焦党建引领保障事业发展的工作路径,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做好“双一流”建设指标的落实等具体要求。部分学科带头人围绕学科布局发展与交叉创新举措进行交流发言。教务处和科技处负责同志分别就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科技创新发展作重点发言。
“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任务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高峰(培育)学科及一级学科带头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院部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双一流”办文/宣传部图 卢蓉/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