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发布日期:2025-04-1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构建成为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把握一条主线(立德树人)、强化四大体系(专业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保障体系)、优化一个机制(协同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探索中构建形成“1+4+1”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健康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赓续“三仁”教育理念,以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教育实践中凝练形成具有中医教育特色的“仁德、仁术、 仁人”教育理念。“三仁”理念中蕴含着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和精神内核不谋而合,都强调对“仁人”的全面塑造,倡导在传授“仁术”的同时,注重“仁德”修养,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医情”的中医药人才。

二是前瞻布局学科发展,以学科体系交叉创新赋能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系统有序推进,逐步构建形成一个动态发展、交叉创新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群。推进中医药主干学科与一流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学科与气象、大气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护理学等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专业体系提档升级满足全民健康战略需求。按照“服务健康、做强主业、优化结构、追求卓越”的新医科专业建设方针,拓展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结构层次。发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优势,深化长学制教育改革,率先开展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的长学制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四是活化知识关系链条,以知识体系更新迭代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以一流学科为龙头,加强学科专业分化,推动医学与药学、中医药与西医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吸纳现代生命科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中医药学科建设。将学科成果产生的知识创新融入课程、教材建设,强化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学生中医思维、创新能力在临床实训、科学研究中的形成与运用。形成科学、动态、正向的中医药知识关系链条,实现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与发展。

五是聚焦综合素质培养,以能力体系守正创新助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推动人才培养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深化守正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将中医传统的“师承式”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强化中医思维培养,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彰显中医教育的特色规律。

六是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以医教研企协同机制打造多方联动育人生态。持续推进医教协同,深入探索科教融汇,积极开展产教融通,加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形成培养中医本科人才的强劲育人合力,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摘自: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程海波《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安徽中医药大学发展改革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双一流”建设办公室) 版权所有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

邮编:230012 电话:0551-68129099 邮箱:fzghc@ah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