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启承之年,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振兴中医药、建设“双一流”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实施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保障,着力“一改两为三提升”,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省委宣讲团报告会、专题宣讲、师生校园巡讲等系列宣讲活动。分层分类精准化举办处级和科级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各2期。制定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责任单位:宣传部 组织部)
2.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政治生态综合分析研判。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暨侯勇案警示教育大会。健全信访举报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对附属医院纪检工作的领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第四轮、第五轮巡察工作。(责任单位:纪委办 巡察办 办公室)
3.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健全意识形态风险分析研判、预报预警、应对处置、责任追究机制。落实《网络评论员管理办法》。成立学校红色杏林大思政课研究中心。(责任单位:宣传部 办公室 团委 马院)
4.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争创省级以上党建“双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4个。建立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若干举措》。(责任单位:组织部)
5.加强统战、群团、老干部工作。完成部分民主党派换届工作。开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培训班。开展“双树双建”主题教育活动。制定《教职工听证制度》。完成教代会工代会换届改选。新建“青年之家”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中心。支持老年大学和关工委各项工作。(责任单位:统战部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
二、以振兴中医药、建设“双一流”为主线,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一)聚焦一流学科建设
6.加强“双一流”建设领导。成立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推进45项重点项目建设,细化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每季度调度工作进展,定期发布工作简报。成立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责任单位:“双一流”建设办公室)
7.推进高峰学科建设与监测管理。设立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特区,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开展对高峰学科、高峰培育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绩效评价。建设集学科发展状态、建设进度、达成效果的动态监测平台。(责任单位:学科办)
(二)激发师资队伍活力
8.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修订人才引培相关工作制度,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以上。制定实施《新安学者计划》,修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新增省级以上人才项目5个以上。(责任单位:人事处)
9.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多元评价、分类考核。修订《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聘期考核实施办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升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教职工绩效增长机制。(责任单位:人事处)
(三)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10.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高质量完成评估任务。深化“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中医药英才培养方案》,建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总结中医学专业“院院合一”改革经验,启动针灸推拿学院与第二临床医学院的“院院合一”工作。推进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改革,建好讯飞现代产业学院和校众创空间。启动华佗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安徽省中心考点。新增省级以上一流专业2-3个、一流课程25-3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3项。编制高质量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责任单位:教务处 发展规划处 新安书院 创新创业学院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教评中心)
11.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修订《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实施“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拓展1-2个研究生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组织申报博士点1个,硕士点6个。完成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工作。(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12.提高学生管理服务和继续教育质量。深化家-校-医三方协同心理育人体系。启动大学生“一站式”岐黄社区建设。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行毕业生就业月调度,力争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全省前列。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学生处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3.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新安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研究所、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指导教师制、科研人才双聘制。开展二级院部科技工作考核。(责任单位:科技处)
14.开展有组织科研。召开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统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解码中医”专项、“揭榜挂帅”专项等重大项目申报,新增国家级项目40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个。(责任单位:科技处)
(五)提升附院医疗水平
15.加强附院内涵建设。制定《直属附属医院管理办法》,召开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建设10个左右一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科。参与组建长三角针灸专科联盟。优化曙光安徽医院临床专科布局,制定医院章程和发展规划。完成校市共建六安市中医院等项目签约挂牌。(责任单位:医院事务管理处 一附院 二附院)
16.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一附院建成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新增床位900张;北城院区投入使用,新增床位500张;加快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二附院完成新院区装饰装修工程,筹备国家住培基地;推进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医院事务管理处 一附院 二附院)
(六)彰显社会服务能力
17.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黄山市政府共建新安医学研究院和王琦书院黄山分院,与亳州市政府共建中药产业科技园。开拓产学研合作单位4个,组织联合攻关,争取横向科研经费1500万元。推进新风胶囊转化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责任单位:科技处)
18.提升智库咨政能力。制定《重点培育智库成果认定与奖励办法》,构建与各级政府部门、中医药机构、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办好《医药产业咨政要报》。加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安徽中医药数据库。制定《数据科学与中医药创新发展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办法》,为政府提供高质量咨政报告。(责任单位:科技处)
(七)打造文化和国际交流品牌
19.凝练校园文化特色。组织好党建讲堂、新安论坛、医学人文论坛、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等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做好中医药文化系列科普作品创作。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 团委 科技处 纪委办)
20.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雅典中医药中心建设,建立专家库。力争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个。制定《外事出访计划》。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积极拓展海外中医药中心。(责任单位:外事办 二附院)
三、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保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1.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建立干部工作定期调研制度和日常表现档案,健全日常考察评价机制。出台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动态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责任单位:组织部)
22.强化效能建设。细化督查督办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梳理完善工作机制并完成制度汇编。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坚持依法治校,开展专项督查和联络员培训。编制法律风险清单及处置办法。(责任单位:办公室 发展规划处)
23.完善办学功能。完成综合实验楼(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南运动场的论证、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推进梅山路、史河路校区规划调整。完成南学生宿舍、南学生食堂、教师住房项目验收。落实学生宿舍调配方案。开展智慧图书馆项目一期建设。(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 一附院 总务处 图书馆)
24.加强财务、审计、国资和产业管理。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开展第二临床医学院专项审计。落实采资一体化平台基础建设。落实经营性资产监管改革,完善法人治理体系。(责任单位:财务处 审计处 国资处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5.拓展校友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加强基金会网络平台宣传,建立中医临床科研基金池,设立基础临床融合科研项目,细化落实捐赠项目。(责任单位:校友办 教育发展基金会 科技处 医管处)
26.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开展防诈反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做好人民防线工作。优化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疫情流行期间教育教学工作预案。加快健康驿站建设。(责任单位:保卫处 学生处 防控办 总务处)